关于征集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的通知-政协要闻-桐城政协网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政协要闻

关于征集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超级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5-11-20    浏览次数:523  次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别、各专委会: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党委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为做好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工作,现将提案征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安徽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安庆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桐城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十五五”规划制定落实,聚焦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事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

二、提案要求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提出提案要更加注重质量,反映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的重要指示,关键在“四个要”上下功夫,具体体现在“十二个有”:

1.提案选题要精准。做到有大、有小、有焦点。有大指的是有大局观,紧紧围绕国之大者、市之要事、民之关切思考选题。有小指的是小切口,不面面俱到。有焦点指的是聚焦当下现实问题。

2.反映情况要准确。做到有点、有面、有数据。有点指的是要有典型案例、代表性案例。有面指的是要有总体描述。有数据指的是要用数据支撑事实。

3.分析问题要深入。做到有因、有果、有研判。有因指的是列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果指的是分析原因造成的后果。有研判指的是综合分析因果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4.提出建议要具体。做到有举、有措、有预期。有举指的是列举从哪几方面入手,突出针对性、有效性。有措指的是具体措施,突出可行性、操作性。有预期指的是要在解决什么问题、推进什么项目、完善什么制度、开展什么监督、增进什么共识五类预期中明确一项,以及办理提案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

三、注意事项

1.在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开幕前至会议规定的提案提交截止时间前,提交的提案为大会提案,其他时间提交的为平时提案。在积极提交大会提案的同时,也应注重平时提案的撰写提交。

2.集体提案需提交有组织负责人签名或者加盖组织公章的纸质版,并注明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市政协各参加单位要对成员中的政协委员个人提案提出质量要求;各专委会要及时将有关履职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提案,并加强对所联系界别提案工作的指导;各界别组可在全会期间专门酝酿、提出提案;委员联名提案,第一提案者应向联名提案者详细说明提案内容,联名提案者应当全面了解该提案的主要内容和真实意图,避免随意、盲目联名。

3.《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目录》仅供参考,提案者可从目录中选题,也可自行选题。

4.凡属市政协《提案工作细则》规定不予立案的13类事项,请通过其他相关渠道反映。

 

附件: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目录

 

 

 

                                政协桐城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11月19日

 

 

 

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目录

一、经济建设

1.关于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2.关于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的建议;

3.关于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建议;

4.关于聚力深度转型,提升我市首位产业层级的建议;

5.关于加强重点产业集群梯度培育的建议;

6.关于助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7.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建议;

8.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9.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建议;

10.关于一体化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和生态构建的建议;

11.关于用好各类资源,促进更多科创成果在我市转化和产业化的建议;

12.关于推进产教融合,以高技能人才培育助推产业发展的建议;

13.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建议;

14.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的建议;

15.关于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建议;

16.关于大力培育发展首发经济,激活消费“新蓝海”的建议;

17.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建议;

18.关于加强“双招双引”,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9.关于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建议;

20.关于常态化精准招引急需紧缺人才的建议;

21.关于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体系的建议;

22.关于创新为企服务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

23.关于优化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24.关于发展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特色金融产业的建议;

25.关于加快推进桐城港区综合码头建设的建议;

26.关于深化外贸骨干企业壮大提升工程的建议;

27.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桐城建设的建议;

28.关于推进绿色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9.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建议;

30.关于建立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议;

31.关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持续改善热门景区周边交通环境的建议;

32.关于把握房地产转型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建议;

33.关于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

34.关于强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35.关于构建扩能提质、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的建议;

36.关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37.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38.关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建议;

39.关于大力发展功能农业的建议;

40.关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41.关于推动我市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建议;

42.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建议;

43.关于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提升粮食附加值的建议;

44.关于大力支持我市富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45.关于持续深化“小份菜”用餐改革的建议;

46.关于继续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的建议;

47.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48.关于深度推进我市医药医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49.关于规范我市户用光伏市场秩序的建议;

 

二、政治建设

50.关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51.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

52.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建议;

53.关于推广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建议;

54.关于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议;

55.关于构建多元调解体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建议;

56.关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建议;

57.关于加快推动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运作改革的建议;

58.关于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建议;

59.关于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反诈新格局的建议;

60.关于进一步构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体系的建议;

61.关于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议;

 

三、文化建设

62.关于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的建议;

63.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建议;

64.关于加快推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建议;

65.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的建议;

66.关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67.关于加大“桐城派”宣传、研究、推荐力度的建议;

68.关于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

69.关于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消费新模式的建议;

70.关于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户体验,打造更多消费燃爆点的建议;

71.关于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的建议;

72.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73.关于创新实施我市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议;

 

四、社会建设

74.关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的建议;

75.关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强化消费引流扩源的建议;

76.关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建议;

77.关于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78.关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79.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建议;

80.关于做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

81.关于持续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的建议;

82.关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助力建设更有温度的幸福桐城的建议;

83.关于补齐互联网销售处方药监督管理短板的建议;84.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

85.关于优化一“老”一“小”、一“残”一“弱”服务供给的建议;

86.关于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探索旅居康养等新业态,实现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87.关于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化水平的建议;

88.关于深化医养结合,让老年人更有“医”靠的建议;

89.关于加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生育率的建议;

90.关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现“幼有善育”的建议;

91.关于加快全市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92.关于加强全市物业行业管理的建议;

93.关于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品质的建议;

94.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建议;

95.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养犬管理的建议;

96.关于加强我市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

97.关于加强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

98.关于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食品的建议;

99.关于完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的建议;

100.关于加强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管理的建议;

 

五、生态文明建设

101.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议;

102.关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建议;

103.关于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议;

104.关于推动我市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智能化升级的建议;

105.关于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的建议;

106.关于推广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建议;

107.关于加强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管控,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的建议;

108.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等极端自然灾害预警预判的建议;

109.关于提升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建议;

110.关于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建议;

111.关于提升我市居民用水水质的建议;

112.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113.关于加强农业生产中塑料废弃物管理的建议。

114.关于持续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排查整治的建议;

115.关于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的建议;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172号     |     皖ICP备14011494号

Copyright © 2014-2022 政协桐城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1400    办公室:0556-6121612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文津路19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